铺就发展路 当好领路人
——记武宣县思灵镇人大代表杨大浪
在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接待群众,与代表们共商议案建议相关事宜;到村民家里走访慰问,和村民一起商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参加镇县市建议督办,将群众的声音层层上传,做好“连心桥”……在武宣县思灵镇人大代表杨大浪的生涯里,农业、农村、农民是他日常工作中的关键词。因履职成绩优异,杨大浪多次获得三星级、五星级党组织书记荣誉,人大代表工作获得各级领导肯定。
一条串户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太平村位于武宣县思灵镇东北部。2011年以前,太平村屯道路崎岖,多为黄泥路,出行极为不便。2011年,杨大浪进入村委工作,当选为乡镇人大代表。上任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村里全都通上水泥路。为解决修路资金问题,他多方奔走寻找资金,并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踊跃捐款,修路热情高涨。经努力,太平村村级公路如期修好。以此为起点,在他的带领下,争取到了上级资金,太平村5个屯陆续修建了水泥路。
为解决太平村多年来产业路修建问题,杨大浪多次调研并形成高质量意见建议,完成5公里“双高”产业路建设,把路引到群众产业地头,结束了村民运输难的历史。此外,在实施太平村送变电工程项目中,杨大浪一马当先,带领人大代表先期在征地、通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投资额达到6500万元的变电站项目顺利在太平村实施落地,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至此,太平村各村屯经济不在受道路限制,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一片甜蜜产业托起村民致富梦
为改变太平村经济落后的面貌,杨大浪找准发展定位,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糖料蔗产业,陆续建成3500多亩糖料蔗“双高”基地,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太平村由于部分农户外出务工,村民在耕地种上了速生桉。2021年底,在杨大浪的带领下,太平片区积极响应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率先在全镇打响“桉退蔗进”攻坚战,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尾叶桉清理1000多亩,“桉退蔗进”行动跑出“加速度”,为全区“桉退蔗进”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点。此后,杨大浪为太平村争取到了财政补贴、糖企补贴,鼓励清桉土地新植糖料蔗1800多亩,与接壤的灵池村、古樟村连片打造成了思灵镇首个“万亩”双高基地,为全镇打造全程机械化“双高”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发展糖料蔗产业,杨大浪还带领村委发展产业,村民陆续建起小龙虾养殖、肉牛养殖、特色韭菜种植等产业,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大。
一腔赤诚见证履职为民初心
杨大浪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村支书的双重优势,带领村干部入户开展工作,做到走百家门、解千家难、暖万家心,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户困难家庭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群众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要担起这份责任。一如既往为‘三农’工作建言献策,把政策宣传好、用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将太平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杨大浪说,他将把“职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作为为群众服务的准则,既当好代表群众的“知心人”,也当好引导群众的“领路人”,在履职担当中持续深化、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担当作为上突出时效,进一步倾听民声,全力为村民铺就发展路,服务群众。
近年来,杨大浪收集形成高质量的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4条,所提出的排涝、渠道维修、河道治理、饮水灌溉等建议,得到县、镇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饮水等困难。
撰稿:覃 宣
初审:陈桂云
终审:丁秋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