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解民忧 用心帮民富
——记兴宾区寺山镇人大代表韦尤统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应该自觉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兴宾区寺山镇王元村党支部书记韦尤统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热心为选民说话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韦尤统所在的王元村共有1010多户3900多人,乡亲们的土地东西分布广,耕作辛苦,收益较低。韦尤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桂中土地整治是帮助村民解决以上问题的契机。他及时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村委干部、党员代表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随后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在他的努力下,380户村民把480亩的土地平整工作落地实施。分地到户时,韦尤统要求严格把控每一户的数据,带着村“两委”干部认真测量计算,分毫不差地把地分到村民手中。得益于土地平整项目的开展,田间地头的道路变宽敞了,变平坦了,解放了村民的肩头。
村民的肩头轻了,还得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韦尤统心里处处为群众着想。过去蔗农们的甘蔗产量低,且运输不便,韦尤统下定决心,要彻底给村民的生活再加“一勺蜜”。他积极响应有关糖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重点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并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查阅、提供相关政策文件,向群众宣传、学习。现在,王元村已把传统耕种地变成了“双高”基地,规划区内将近800亩的甘蔗丰收节节高,乡亲们的生活甜如蜜。
乡村要振兴还得依靠产业旺。如何活用当地的青山绿水?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韦尤统。在召开镇人代会时,他提出“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他带着人民的期待,四处打探产业发展之路,动员村里的乡贤回乡发展。韦尤统真心实意发展产业的决心打动了长期在外发展的潘季磊。潘季磊带着技术和经验返乡创业,将鑫兴水产养殖基地选址落户在王元村委,同时成立合作社。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乡亲们提供将近10个就业岗位,村民合作社的账户进账不断,推动了寺山镇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韦尤统(右)查看水产养殖情况。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韦尤统身先士卒,精准摸排,严格把控基础数据,不错纳一人不漏纳一户,全村77户3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20年全部脱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线上,他冲锋在前,带领村两委干部,线上线下联动,每天在微信群为村民发送疫情实时信息、防控防护知识,用大喇叭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倡议书,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登记,设置劝返点,带头值班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累的时候,他就靠在办公椅上眯一会儿。韦尤统真正做到了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立足本职工作,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如今的王元村,山清水秀地干净,“双高”基地的甘蔗郁郁葱葱,旱改水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鑫兴水产养殖基地的加州鲈鱼一批又一批地销往全国各地。听着声声鸟鸣,闻着阵阵花香,乡亲们心里别提多高兴。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韦尤统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用实际行动展现人大代表风采。
(韦妮萍、潘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