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有担当 村民奔小康
---记自治区人大代表、兴宾区水利局副局长韦兰
她时刻牢记代表的神圣使命,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立足本职,为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她,就是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代表、兴宾区水利局副局长韦兰。2018年2月到兴宾区良塘镇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队分队长以来,她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履行使命职责,以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履行本职及人大代表职责,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奋斗。
心系群众 精准施策助脱贫
驻良塘镇以来,韦兰以“管得住、有作为”为队伍建设目标,以“精诚团结、再创佳绩”为驻村工作分队口号,以“心系群众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为工作要求,与队员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做到精准施策。
帮助贫困户脱贫是韦兰心中第一大事。在她的带领下,良塘镇工作分队26名队员对998户贫困户进行走访,摸清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反映出来的具体困难,制定台账,或者立即给予帮助,或者积极协调解决。
韦兰非常关心贫困群众住房保障问题。她每到一户第一件事就是看住房条件,只要有稳固住房,她心中就轻松许多,特别是在2018年9月16日那场台风来临时,韦兰很担心还住在危房里的群众,连夜组织队员动员群众转移,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动员群众进行危房改造,直到贫困群众搬到建好的新房,心中的大石头才落下来。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韦兰走遍全镇10个村80个屯,走访贫困户1000多户次,通过精准施策,2018年以来全镇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教育扶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项目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扶持脱贫一批,实现了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918户363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初的6.16%降低至目前的0.58%,得到群众认可。
真抓实干 推进基建惠民生
因在水利部门工作多年,韦兰特别关心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和水利灌溉问题。驻良塘镇后,她每到一个村都会询问村里的饮水状况,是否通自来水,水质是否达标。经过调研,韦兰发现龙林村地势高,水源缺乏,群众一直以来饮用村中所建的露天池塘中的水,水量少、水质差,群众饮水安全隐患大。韦兰了解情况后立即想方设法,先后协调上级资金400多万元解决龙林村的思光、金贵、下坡、古线,新江村的古浪、毛敢和里望村的东岸、里望等8个饮水困难村屯的人畜饮水问题。古线屯一位老人激动地对韦兰说:“共产党好啊!国家政策好啊!我们终于可以喝上放心的自来水了。”截至目前,该镇贫困村基本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走访群众时,韦兰耐心地听取群众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多次组织人员到现场与群众一起解决农田灌溉问题。2018年4月,大英村的灌溉干渠因反虹渠被冲毁影响农田灌溉,韦兰到现场勘察之后,考虑到下游五个村2000亩农田灌溉问题,立即组织设计单位到现场拿出修复方案,并经过几天的抢修完成水毁修复,引水渠得于全面通水,农田灌溉得到保障。
在乡村建设中,韦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带动全镇乡村振兴发展,她积极创新北合村环境卫生村民自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分片区域管理负责制。每个片区落实负责人员及监督员,每年进行月、季、年度评比,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区域内农户实行“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管护、包秩序的农户包干制度;落实2名专职保洁员,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1万元的保洁经费,保洁员按照“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要求,确保整个屯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卫生自治形成常态化,使清洁乡村工作得到长效巩固和持续提升,获得了上级肯定。
找准路子 带领群众抓产业
要脱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韦兰深知,打造“一村一品”,创建村级规模化特色产业是更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法宝,也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韦兰的带领下,良塘镇有序推进新江第一书记产业园发展,产业园规模1000亩,当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得补偿收入,解放劳力就业获得工资,极大地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效推动了农业规模发展。此外,经过调研发现,当地群众对种桑养蚕很感兴趣,并且也有些群众在种养。韦兰多次到奇峰村调研,倾力打造奇峰小桑共育基地示范建设。在政府引进技术及资金的支持下,奇峰村成功创建小蚕共育示范基地50亩,主要以培育无病、高质量小蚕种为主,向周边群众提供蚕种,有效推动桑蚕产业发展。
今年4月,韦兰回到水利局工作后,还一直关心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成效工作,一如既往地想方设法抓好农村供水保障,做好水利服务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实现农民增收。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扶贫一线的驻村工作者,她身感责任重大,却义无反顾,努力做到群众身边无小事,一件件去服务好,完成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一心为民,努力做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不负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