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行走山间的瑶妹子

        ——记市人大代表、金秀三角甲江村党支部书记盘秀萍

        来源: 来宾日报 责任编辑: 黄熙勤 作者: 秦海燕 时间: 2017-05-05

            “赵主任,您还没能喝上一口我们甲江的石崖茶怎么就匆匆地走了呢?”初次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甲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民委主任一肩挑的盘秀萍相识,是在“瑶山公仆·百姓心碑”赵文强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报告会上。这个长得颇为清秀的瑶山妹子深情地进述该县扶贫办原主任赵文强同志情系甲江的感人故事。

            “赵主任您在甲江村未完成的事业,接下来由我和乡亲们共同来完成!”作为一名市、县人大代表、县党代表,盘秀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习先进的诺言。

         

          民俗文化巧传播

         

            六闭屯是三角乡甲江村一个偏僻的盘瑶族小山村,全村30来户人家散居在几座小山头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活颇为单调。

            “怎样才能更好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把盘瑶族民俗文化传播出去?”自幼便有文艺天赋的盘秀萍,灵机一动,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六闭屯文艺队,并根据盘瑶族群众的民族习俗自编自导了《瑶家妹子要出嫁》《庆丰收》等民俗舞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支文艺队先后获得3654687_英国365bet日博_0755 36553288“十佳文艺队”、全区“农村文艺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盘秀萍还带领该文艺队参加县里编排的盘瑶族大戏《瑶韵深牌》的演出。她本人在节目中饰演的盘瑶族婚礼中新娘的角色,充分展现了一个瑶家女儿待嫁时的灵秀、娇羞和纯朴,获得观众交口称赞。

         

            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走在甲江村,放眼四望,只见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屯。“甲江村10个自然屯目前已有9条水泥屯级路和1条砂石屯级路,剩下的1条砂石屯级路也列入了今年修建水泥路项目。”4月28日,笔者在来到甲江村,谈起修路情况,盘秀萍记忆犹新。

            行路难一直是甲江村难题。盘秀萍作为人大代表,一直把这事记在心里,并决定带领群众修出一条平坦的水泥路。2012年,在修建六闭屯水泥路时,测量完屯级路时还剩下一些材料可以铺巷道。但由于村民自行测量有误差,导致过小六闭的巷道还差十多米没有铺完。

            为不影响整个工程进度,盘秀萍决定带亲戚好友动手帮忙铺巷道。刚开始时,盘秀萍的家人纷纷反对她的做法。无奈之下,盘秀萍只好独自挽起袖子推起手推车去装石料,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忙活着。大嫂、阿姑、家婆……6位至亲的“娘子军”被盘秀萍的坚定决心打动了。最后,大家齐心协力路铺好十多米的水泥路。“秀萍用行动和实干做出了榜样,让我们觉得阻挠施工是多么自私啊。”群众庞桂芳如是说。

         

            履行职责谋发展

         

            说起甲江村六排屯的变化,六排屯的群众无不对盘秀萍竖起拇指点赞。甲江村六排屯居住偏远,道路交通闭塞,群众生活困难。为改变六排屯现状,盘秀萍在县人大会提出关于实施六排屯易地搬迁工程的议案,通过两年的努力,议案最终得到落实,六排屯的易地搬迁工程全面实施完成。

            “如何让村民们荷包鼓起来?”为改变瑶山产业单一的状况,盘秀萍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在甲江村新村屯、六排屯建立了“百亩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惠及26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5户。

            如何让小小的泥鳅与甲江的秀美风光、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利益化?2016年,在盘秀萍的组织下,该村成功举办了首届“金山秀水·丰收三角”生态文化旅游节,内容有捉泥鳅比赛、“嫁郎”以及瑶山长桌泥鳅宴等民俗体验活动,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如今,六排屯已作为乡级民俗旅游点来打造。

            盘秀萍累并快乐着,她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只要甲江需要我,只要父老乡亲需要我,我就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做一名无愧于群众的人民代表和共产党员。”(秦海燕)